性化學雜想

嚴歌苓
假設我們面前的電影鏡頭中,是推成特寫的一片肌膚,完美的光線,偏暖的色調,使它進入你視覺時不僅可視,並且可觸可嗅。你感覺到它的溫度,它的氣息,它優於激情的血性而突然改變的微循環,那一根根汗毛興奮起來,被汗汁濡溼。不必將這個鏡頭展開,你可以同這塊肌膚共鳴,你會發生一種介於靈與肉之間的悸動。你尋找一個詞,想形容這感覺,於是有了一個不是百分之百達意的詞:性感。

性感是一種審美境界,是性的審美。不是所有的性都是性感,正如性感不一定導致性。

我在讀約翰.福爾(JohnFowles英國小說家)的小說《馬古斯》時,發現他有這麼一段話,大意是說感覺的一代(Agenerationoffeel)已經消失了,讓位給行爲(性行爲)的一代。在“感覺的一代”,性的疆域很大,每一寸皮膚,手,足,頭髮,都能成爲敏感區和興奮點,而到了“行爲的一代”,大片的感覺沃土荒蕪了,人需要越來越暴烈的直接動作。廣告上和雜誌上的女郎們兩眼獸性,身體擺置得就是一副有漂亮皮囊的生理掛圖,她們都知道你的感覺早鈍化了,她們只得刺激你最原始的生物反應。

在感覺的一代那兒,感覺的可耕地包括每一寸肌膚,除此之外,還有更大空間,就是一切不可觸的,如眼神,語言,表情。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這樣的空間裏,所有的語言和表情都只是靈肉溝通的幌子。這樣的空間,可以是一個大party,一個課堂,一個晚宴或一節地鐵車廂。他說:“哈羅”,實際上說的是“你吸引了我”,她答“哈嘍”時,其實是說:“你是我喜歡的類型。”美國許多婚姻專家把這情形叫做“性化學作用”。一對男女最初產生激情,性化學扮演着重要角色。就連很多愛情電影,觀衆把失敗的故事歸結爲“男女演員之間連一點性化學都產生不出來”。這類故事情節再壯麗,男女主人公再俊美,都缺乏感染力。

據說性化學使一對男女之間出現性張力,張力越大,兩具肉體便越渴望碰觸,兩顆心情便越渴望接近。古人因爲時代侷限,禁錮繁多,一對戀人間的性張力不得不被推到極致,因而不朽的愛情故事只能發生在古代。當代人是不會委屈自己的,一旦性化學開始隱隱生效,他們就趕緊的解除正在上漲的可貴的張力。肌膚還未來得及覺醒,又被擱置一邊,麻木地沉睡了。性是有了,如同衝進快餐店來了一頓套餐,飽足後你纔想起沒有品評滋味。又有什麼可品評的呢,所有喫套餐的人都有相同的熱量,味道也是按配方制配出來的,一點偶然也沒有。懂得美食的法國人可以把一餐飯喫成三小時,把所有感覺滋味的器官都動員起來,一個細節也不放過地取享受。

我們被約翰.福爾稱爲沒有感覺的一代。性在我們這一代是浪費,是被我們瞎揮霍了。他的《法國中尉的女人》中,性是極少的,但性的張力使我們始終在美麗,神祕的性感氛圍中。電影中斯特里普扮演的薩拉一出現就那麼性感,全身是嚴嚴實實的維多利亞式裝束,但那露出的一截脖子,一側腮幫都那麼驚人的敏感,充滿性的神祕。薩拉最終成了男主人公的情感歸宿,他和她之間最初產生的性化學調成了這美味佳釀。然而不是所有點燃激情的性化學都導致那樣優美的結局。

性心理學家的觀察大致如下:當代男女間一產生性化學,馬上就要減低性張力(這是一代什麼壓力都不想承受的人),於是性行爲發生,結束。一夜情在美國單身社會很普遍,事後延續成幾夜情以至婚姻的也有。性化學在性張力小時候如果繼續作用於人,那麼一場戀愛就會延續下去。延續下去,進入婚姻,也並不說明兩人就駛入安全港,可以將愛情進行到底了。在婚姻的第五年至第七年,夫妻之間應該產生一種新的化學,一種源於性,但不完全是性的化學。假如這種新的化學不產生,婚姻便有解體的可能。

我試想所謂的第二種化學是怎樣產生的。有些夫妻最初並不是一見鍾情(所謂的性化學沒有在他們之間發生),但婚後的幾十年卻寧靜甜美。讀佛洛依德傳記和達爾文傳記時,發現他們都是此類婚姻的例子。李準的電影《李雙雙》裏,也有句名言,說是“先結婚後戀愛”。我猜這些夫妻因婚姻而獲得了從容,允許他們去細細體驗從心靈到肉體的每一分感覺,一點都不操之過急,不浪費,使性活動不那麼功力,讓它遵從感覺。因而他們之間便產生了使他們天長地久的第二種化學。

第二種化學的產生過程不那麼生物化,我是這樣理解的。當兩人衝突,慪氣時,其中一人定定神,上去輕輕扯扯另一人的胳膊說:“sorry”,這第二種化學便滋生出一點。還有當家裏只剩一口牛奶,而兩個人的咖啡都需要時,其中一個說:“哦,今天我喜歡黑咖啡。”再有,當兩人出席一個party,他興沖沖地向人講述什麼而沒人在意時,她做他唯一的忠實聽衆。當然,最重要的,是當一個失業時,另一個人摟住他的肩膀說:“沒關係,有我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