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癲癇症患者同居

木木
上月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失竊,一位蒙面大盜打爛一個鎖,砸壞一扇窗,在好幾位保安的眼皮底下,偷走一幅畢加索,一幅馬蒂斯,一幅布拉克,一幅萊傑,一幅莫迪喬安尼。

“你死前一定要偷過至少一幅畢加索”,肯定寫在《成爲一位優秀藝術品盜賊》培訓教材第一頁,根據統計局數字,畢加索是“被偷最多的畫家”,世界前十名的博物館,沒被偷過一兩幅畢加索,估計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。被偷榜第二名據說是蒙克,這位生前孤獨抑鬱以自己的精液作畫送給女人的古怪挪威男,作品《尖叫》卻在他死後成爲世界上被翻印次數最多的畫之一,而且該作品還反覆被盜,成爲名畫盜竊史必讀篇章。

美國著名文化人兒戈爾維達爾對藝術作品於人類的意義有評語:我們創造的藝術作品,是人類在一個巨大的“no”面前,發出的一聲小小的“yes”。

畢加索被譽爲“當代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畫家”,他那聲“yes”振聾發聵,然而對於一個品位低俗心臟還不好的人,畢加索太宏亮太巨大了,於是我無視他代表我代表人類取得的傑出成就,內心深深熱愛馬蒂斯。

馬蒂斯不關心人類成就,他曾經說,我希望我的作品,是一個疲憊商人的安樂椅。我最喜愛的藝術評論家羅伯特休斯這樣總結馬蒂斯的一生:“他出生於1869年,這年輪船時代前最快的帆船下水,去世於1954年,那年第一顆氫鈾彈在比基尼島爆炸;他的人生跨越了兩個世界,他歷經了歷史上最糟糕的戰爭,最可怕的屠殺,最激烈的意識形態鬥爭,然而他連一絲頭髮都沒有亂過。1960年代,人人都以爲藝術可以改變世界的時候,我們鄙視馬蒂斯,然而現在我們不得不仰慕馬蒂斯的常識,馬蒂斯對他的觀衆沒有幻想,他知道藝術能擁有的唯一觀衆是受過教育的資產階級,歷史證明了他的正確。”

除了仰慕馬蒂斯在劇烈變革前紋絲不動的造型、在偉大時代之外創造一個小世界的鎮靜,我愛馬蒂斯的另一個原因,是他和我一樣愛塞尚。馬蒂斯早期以塞尚爲精神導師,筆觸粗獷,色彩野蠻,以物品與物品之間的空間來表現物品。然而塞尚是個處理人際關係和蒙克一樣有障礙的人,他刻畫男性女性的作品中始終充滿暴力和性的隱喻。馬蒂斯中後期逐漸離開塞尚,尋求更純粹的形狀、更美麗的形體、更簡單地體現事物本質。

馬蒂斯在巴黎被偷的《田園曲》,畫於1905年,畫面構造取自於塞尚名作《三浴女》,然而色彩明亮優美,體現女人與男人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。畢加索此次被偷的《鴿子和豌豆》,則是立體主義傑作。畢加索曾經在觀看了大量非洲面具後說:如果你給鬼魂一個形狀,你就能讓它們自由。畢加索的立體主義,顯然就是在扭曲變形中表達他對“現代”與自由的理解。

身爲兩位最傑出的現代派畫家,畢加索和馬蒂斯關係複雜,畢加索曾經說:如果我不是像現在這樣畫畫,那我一定是像馬蒂斯那樣畫。馬蒂斯說:只有一個人有權利批評我,那就是畢加索。

1907年,他們決定各自送對方一張畫。結果兩位都挑了他們認爲對方最差的作品,似乎是爲了增強自己的安全感。馬蒂斯挑了一張畢加索的《水壺,碗,檸檬》,因爲此前不久馬蒂斯的一張靜物剛剛遭到新聞界的猛烈抨擊,藝術評論家在報紙上呼籲“檸檬不是扁平的,馬蒂斯先生”。而畢加索的檸檬,很顯然,比馬蒂斯的還要扁平多了。

1945年,馬蒂斯和畢加索在倫敦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舉辦聯合展覽,展出前,馬蒂斯在筆記本上寫道:“明天下午四點,畢加索來訪,爲了倫敦的宣傳,我得和他一起辦這個展覽,當我想象同一個房間裏,一邊是我的作品,一邊是他的,我感覺自己在和癲癇症患者同居。”

所以,巴黎警方實在很應該在《世界報》上登出公開信: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大盜敬啓--如果你熱愛馬蒂斯,請切記將他和畢加索分別掛在兩個房間。